抠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知识 >

白居易哪个朝代的?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不但诗写得好,政绩也卓著

51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5-25 23:11:14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名声排在李白和杜甫之后。

他与元稹共同倡导了唐代中期的“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在中国诗歌史上,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01、自幼聪慧,童年快乐

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他的父亲白季庚历任县令、州别驾等。

白居易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足的家庭中,他在那个小院子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他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他在书屏前玩耍。

乳母有时指着“无”字和“之”字让他认,他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他五岁即能写诗,九岁便已熟悉声韵。

02、少有才华,名满京城

782年,为躲避徐州战乱,他的父亲让他去江南避难,白居易就和他富足快乐的生活告别,这一年他才刚刚十岁。

白居易辞别了父母亲人,独自离开。这一路上,他看到了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被迫骨肉分离,还看到了天灾人祸。他写下了《望月有感》这首诗: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他到达江南后,寄居在叔父的家中。他得知江南有进士科,每日刻苦学习,经常读到口生生疮,写字写到手上起了老茧。

788年,他16岁时,白居易了解了民众疾苦,并在当时著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下创作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

同年,白居易开始他的科举制路。白居易到了长安之后,也走上了干谒晋见之路,而他干谒的对象,就是顾况。

顾况孤高冷傲,很少赞许后进文人,白居易把自己的作品送呈顾况面前,顾况看到白居易名字,就调侃他说:“长安米贵,居亦弗易。”

然后,漫不经心地翻看白居易的诗作,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时,马上连声叫好。

他说:“好诗!有如此文采,在长安住下去就不难了!” 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盛加夸赞,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

03、与元稹相识相知,寄情于诗

800年,二十九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802年入长安,同年冬参加吏部举行的书判拔萃科。

803年与元稹等一起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他们二人也由此结交,后来在诗坛上并驾齐驱,被合称为“元白”。

他们同登科第,一起被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他们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

而一旦白居易被调到长安城郊当县尉时,元稹就痛苦地写诗道:“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逮兹忽相失,旦旦夕梦魂思……〃

白居易看了元鎮的诗,写了一首《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而元稹看到白居易的诗非常感动,又写了和诗,《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元稹53岁就去世了,白居易失去了一生的朋友,天人永隔,白居易十分悲痛。他写下了《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04、写《长恨歌》,步步高升

806年,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长恨歌》这首长诗。

它气势恢宏、曲折婉转、荡气回肠,既壮丽,又缠绵,金句遍地。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长文整整120句,里面既有对唐玄宗荒淫好色、疏于治国的含蓄批判。

也有对杨贵妃天生丽质的经典刻画,更有那李杨刻骨铭心的惊世爱恋。

诗作的最后,白居易借着李杨的遭遇点出了普天之下所有痴男怨女的共同心声。

他凭借《长恨歌》进入了王侯将相的视野。那时候的帝王,都很是喜欢白居易的诗歌。

807年,白居易出任任进士考官,帖集贤院校理,11月,被提升为翰林院学士。从此以后,他他负责起草诏书,参与国家机密大事。

05、任左拾遗,直言上谏

808年五月间,白居易被任命为“左拾遗”, 他认为自己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

他写作了《奏请加德音中节目》、《论制科人状》、《论和籴状》、《奏阌乡县禁囚状》等文指陈时事。

他首先奏请免去江淮赋税以救在水深火热中的灾民,又请多出宫人,减少宫中费用,尽量消除妇女的孤居的苦痛。

请罢用兵河北,以免百姓遭殃。累次的谏章,几千百言,情词激烈,都是别人所不敢说的。

宪宗对于他的谏诤,有所采纳,只是对于请罢免吐突承璀的“招讨使”一事,宪宗不听。

他当面说皇帝犯了严重的错误,宪宗大怒,幸亏得到宰相李绛的救护,白居易才没有受到处分。

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白居易还积极发挥诗歌的作用,还创作了很多讽谕诗,与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得益彰。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白居易作为县尉,到农田视察,准备搞一搞税收,收点钱上来。

只见妇人们提着粗茶淡饭赶过来,就这样摆在田陇上,又回家忙别的去了。

小孩子也像模像样地来送茶水,农民露着晒脱皮的后背,头也不抬,镰刀“呼呼”地挥舞着。

一个衣衫褴褛的弱小女人,一只手抱着个瘦到眼窝深陷的孩子,另一只手抓着几根麦穗……

白居易回到家,终于忍不住了,他提起笔,以泪作墨,字字泣血,一首《观刈麦》震惊朝野。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虽然白居易积极施政,但因为朝纲逐渐败坏,他的这些奏折和诗歌道遭到了掌权人的痛恨与反对。

06、坎坷而执着的初恋,平淡的婚姻

居易11岁那年,深谋远虑的父亲为了躲开战乱,将妻儿老小一齐送到了一个叫“符离”的地方暂居。

白居易和邻家女孩湘灵,得白皙粉润,而且还非常机灵可爱。

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渐长,双方互生情愫。

19岁的白居易诗兴大发,提笔略微思忖了一会儿,便写下了一首《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情人眼中出西施,在白居易眼里,湘灵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姑娘。少男少女的热恋在白居易母亲眼里,却是大不成体统的。

在白母看来,白居易是官宦子弟,而湘灵却出身寒微。门不当户不对,如何能成好姻缘?白母活生生要把这对恋人拆散。

迫不得已,白居易与湘灵只能偷偷相约。不被长辈允许的爱情充满了心酸: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为了把这段恋情掐死在摇中,母亲把白居易送往外地读书。

天各一方,无法相见,但白居易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湘灵姑娘: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799年5月,白居易父亲去世。借着回乡守丧,白居易与湘灵再次相见。

这期间,他们互诉衷肠,双方都发誓相爱永远,不负少年之约。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公元800年,29岁的白居易进士及第,金榜题名,全家欢聚。趁着母亲高兴,白居易大胆提出要娶湘灵为妻的请求。

然而性格偏狭的母亲断然拒绝了,她觉得湘灵是和乡下姑娘,配不上她儿子,他心灰意冷。

但他并未死心,他发奋读书,804年,白居易已经33岁,在长安做校书郎。

他再次苦苦请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白母并没有因为儿子已是大龄男青年而松口,再次无情拒绝。

白居易深感绝望,他拒绝了所有说媒,坚决不娶妻,以此作为对母亲错误决定的惩罚和抗议。

元808年,37岁的白居易已经是个闻名长安的“黄金大龄单身汉”了,一天,他受邀到京兆尹杨虞卿的府上做客。

觥筹交错之间,杨虞卿闻听了白居易与湘灵的曲折故事,不禁喟叹了一番并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同情。

杨虞卿替自己的亲妹妹杨氏说亲,因为杨虞卿的妹妹对白居易早已芳心暗动。

白居易在酒醉时分好像情绪也“豁然开通”,答应了这门亲事。

白居易回家将自己欲求娶京兆尹之妹的想法同母亲一说,白母立即就应允了下来。

白居易婚后不久就写了一首诗《赠内》来“勉励”发妻杨氏,希望杨氏能够努力做到吃苦耐劳、三从四德、安贫乐道。

赠内 :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杨氏是个善良贤惠、吃苦耐劳、爱夫心切之人,始终都会默默地打理好家中的一切事务、尽最大能力去照顾、支持白居易。

白居易和正妻杨氏婚后平和淡然地生活了30多年,成了“相濡以沫”一词最好的人间实证。

07、丧子之痛,舔犊情深

白居易非常爱孩子,一生却经历了四次失子之痛,他共有五个孩子,四个夭折,让他痛彻心扉。他曾写了《金銮子晬日》这首诗

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銮。 

生来始周岁,学坐未能言。 

惭非达者怀,未免俗情怜。 

从此累身外,徒云慰目前。 

若无夭折患,则有婚嫁牵。  

使我归山计,应迟十五年。

他四十岁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女儿,取名叫金銮。才周岁学会坐,不会说话,他本来想退隐,但为了孩子,他要推迟十五年。

然而,这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可爱女儿,三岁时得病夭折了,对于白居易而言,是天塌一般的灾难。他只能借酒浇愁。

幸亏还保住了一个女儿,取名叫阿罗。对这个女儿,白居易倍加珍惜,阿罗七岁时,白居易给她写诗《吾雏》  

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 

 嗟吾不才子,怜汝无弟兄。 

 抚养虽骄呆,性识颇聪明。 

 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 

  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

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 

 缅想古人心,慈爱亦不轻。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 

 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小阿罗才刚满七岁,聪明伶俐。可怜孩子没有弟兄姐妹。他不敢奢望她像文姬、缇萦那么有出息,只求不要忘记老爸的爱。

阿罗长大了,为白居易生了个外孙女,取名引珠,在外孙女的满月宴上写了《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这首诗。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

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08、被贬江州,寄情山水,写《琵琶行

815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手反叛唐朝廷,命人暗杀力主征讨藩镇的宰相武元衡。

武元衡被刺身亡,另一位宰相表度则身受重伤,当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竟然不理不睬。

白居易十分愤怒,上疏请求捉拿凶犯,以严肃法纪,以洗国耻。

可是当权者不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责难他本属东宫官吏却先于谏官来指陈朝事,属于越权越职,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江州司马是个闲职,白居易既来之则安之,有事没事四处转转,写写小诗。于是,就有了这首饶有情致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文笔轻巧,意趣天成。白居易诗歌,已传诵海内。

公元816年深秋的一个晚上,白居易到浔阳江头送客,忽然水上飘来一阵美妙的琵琶声,竟是熟悉的京都乐曲。

酷喜音律的白居易循声寻去,原来是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长安歌女。

白居易听闻她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仅感到同病相怜,顿生知己之感。

琵琶女如泣如诉的深情演奏,激发出白居易的万千感慨。于是,一首不朽的千古绝唱《琵琶行》诞生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09、任杭州刺使,为民造福,写诗抒情

公元820年,唐宪宗去世,时年43岁。太子李恒,在宦官的拥戴下登上皇位,史称唐穆宗,次年改元长庆。

而白居易曾当过太子的老师,有着帝师身份的加持,他被调回了中央,仕途之路也开始畅通无阻。

公元821年,白居易开始担任中书舍人,当时相当于内相,距离宰相只差了一步。

白居易很清楚,皇帝只是看中了他的文才,并不采纳他治国理政的策略。而牛党之争让朝廷的官员相互倾轧,萌生隐退的想法。

822年,白居易只得请求任地方官杭州刺史一职。后来,他又做过一段时间苏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年久失修,便下大力主持疏浚,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当时,杭州一带旱灾比较严重,但是当地人却不知利用西湖水灌溉农田。

他到任后力排众议,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杭州附近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他还加强对西湖的日常管理,规定水闸和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有漏水的地方要及时修补,人们把他叫修的堤叫白堤。

离任前,他还特意留下一笔资金作为治理西湖的周转金,并刻石《钱塘湖石记》。他离开杭州时,当地民众挥泪送别。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常喜欢到佛寺里听听僧侣讲经。写下了《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个春天晚上,白居易到西湖边游玩,看到美丽景色写下了《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在杭州为官三年,因迁升离开杭州,白居易舍不得离开,写下了《西湖留别》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白居易离开杭州后,还曾经创作三首著名的词《忆江南》,表达了对杭州无限留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0、洛阳的诗意生活

829年,白居易在洛阳定居,后来相继出出任过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经历世事浮沉,白居易在心智上也成熟了。对于生命中的一切,他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属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

他写下《白云期》

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六十身太老,四体不支持。

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

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

见酒兴犹在,登山力未衰。

吾年幸当此,且与白云期

就连邀朋友喝酒小聚,他都能信手拈来,毫无雕琢,却传递出无比温馨的生活气息: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

他在洛阳期间,过着纵酒作诗、游览山水的日子,经常与著名诗人刘禹锡以诗词赠答世人合称他们“刘白。

11、文学成就卓著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他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散文和诗歌,仅诗就有三千六百多首

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还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之一。815年当他被贬往江州后,他给好友元稹写了一封长信,即有名的《与元九书》。

比较完整地提出了他的文学主张。他认为文学创作要为社会的政治教育服务,“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使之成为改造社会、陶冶人的精神面貌的武器。

他主张文学创作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劳苦人民说话。

12、身后哀荣,皇帝以诗悼念

公元846年8月七十五岁的白病逝于洛阳,赠尚书右仆射。身后得偿所愿,由他最欣赏的诗人李商隐亲做墓志铭。

更有皇帝亲题悼念诗,可谓享受了至高无上的死后殊荣。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才华横溢,是大唐写诗高手,她的诗不但流传千古海还闻名,他不仅诗写得好,官运亨通,政绩卓著。

相关文章

  • 1.人来人往都向着温柔。2.恰到好处的喜欢最舒服。3.找平衡,找浪漫,找自己。4.未来无法预判,别吝啬与生活。5.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6.那就浪漫些,日落、晚风、见面和你。7.万物更新,旧疾当愈。8.无事绊心弦,所念皆所愿。9.愚昧成为主流清醒就是犯错。10.就算步伐很小,也要步步前进呀。
    2024-09-16 10:45:31
  • 近些年来总有些人在网上尬吹西方民主自由,将西方式民主看成是拯救世界的唯一希望,因此有人拼命尬吹美国,有人尬吹英国、德国、甚至还有人尬吹印度,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西方民主的底裤,看看是个什么成色。西方民主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最为典型的便是雅典城邦。雅典开了今日西方民
    2024-09-16 10:31:25
  • 欧洲的移民项目申请门槛低、生活环境宜居,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移民申请递交到欧洲,那么欧洲最适合移民的国家是哪个?马耳他作为欧洲移民界中的新星,可谓是一马当先。很多人认为这个“四位一体”的国家是欧洲最适合移民的国家。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马耳他的优势,申请人可以看看这个国家是否符合自己的心仪标准。一
    2024-09-16 10:16:27
  • 铅笔上经常标有字母H或B其中H表示什么意思?蚂蚁庄园回答知识送饲料活动开始啦!蚂蚁庄园非常好玩,养鸡的同时还能做慈善,最近的知识问答还可以免费送饲料。今天的问题是:铅笔上经常标有字母“H”或“B”,其中“H”表示?笔芯的硬度笔芯的黑度答案:笔芯的硬度小伙伴们快去领小鸡饲料吧!
    2024-09-16 10:01:27
  • 有一种简单的减肥方法。没有花哨的放大,没有秘密,没有什么快速减肥计划。它是什么?它只是减少您每天摄入的卡路里。因此,显然,第一步是要确定一个人要消耗多少卡路里。在那之后,您想找出您平日每天摄入的卡路里量。一旦完成所有这些操作,您每天只需要从饮食中减少500卡路里的热量,就应该每周减少约一斤。我应该吃
    2024-09-16 09:46:30
  • 老舍:“张恨水啊,真是国内妇孺皆知的作家。”“恨水兄是个真的文人。”的确,老先生没穿过奇装异服,没那些所谓的个性。只见他身着一袭长衫,手握一只墨笔,静坐于灯前,轻抚纸张。那活色生香的景儿,便在张老笔下一一铺展开。一支笔,便足以陪他走过文学的征程。他就是张恨水。1.年少有为张恨水,祖籍安徽潜山县。生于
    2024-09-16 09: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