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金龟婿一词是怎么由来的吗?)
“钓只金龟婿”是现代生活中时常会听到的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希望女儿能够找到一个有钱有势的的女婿。
那么金龟婿一词究竟为何会成为有钱有势的女婿的代名词呢?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听说过“虎符”,在中国古代虎符是调兵遣将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凭证。
其实除了虎符之外,中国古代还曾有过鱼符、龟符等符契。
(虎符)
而金龟婿这一词的产生就与鱼符、龟符有关。
首先来看看鱼符。
鱼符虽然诞生于隋朝,但是推广却是在唐朝。
隋朝时期的鱼符均为木制,持有者也只限于地方郡守。
后来唐高祖李渊在618年建立唐朝政权,建国之后为了避讳其爷爷李虎的名字就下令停用虎符,作为替代的就是鱼符。
唐朝初年对于鱼符的规定是要求五品以上官员都必须佩戴鱼符和鱼袋(《新唐书·车服志》: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借此来进行贵贱区分。
(鱼符)
唐朝鱼符的用途主要分成两种,第一种是调兵遣将,第二种则是用来表明官员的身份等级。
唐朝鱼符长6厘米,宽2厘米,大都分成左右两半,但是左右两半的数量并非完全一致。
其中用于第一种用途的鱼符,通常都有相对应的左右两片,其中左边鱼符存放于宫廷内部,右边鱼符则由官员随身携带。
当左右两片鱼符合二为一时能够看到中间会有“同”或者“合同”的字样,这个状态下鱼符才具备调兵遣将的权力。
第二种用途的鱼符通常刻有官员的姓名、官位等信息,且根据官位的不同鱼符的材质也有所区别(《大唐六典》: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
而用来装鱼符的鱼袋也同样有所区别:三品以上的官员佩戴的是金鱼袋,四至五品的官员则是银鱼袋……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剧照,能看到焦老头腰上的金鱼袋)
唐朝鱼袋的使用一直持续到武后天授元年(690年)。
武则天登位之后改国号为“武周”,并将四大神兽之一的玄武(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视为吉祥物,希望它能够保佑武氏江山长长久久。
在这种背景下,鱼符也就被改为了龟符,佩戴用的袋子也跟着变成了龟袋。
与此同时,武则天还对龟符、龟袋的佩戴规定也做出了一些调整:三品以上官员依旧是金饰,而银饰则变成四品官员专用,五品官员改用铜饰。
不过还是可以看出,金龟符和金龟袋依旧还是属于身份显贵的官员。
(龟袋)
龟符的使用时长并不长,等到唐中宗复位(705年)之后就又重新改用回了鱼符。
存在时间更短的“金龟”之所以能够战胜“金鱼”成为好女婿的代名词,主要还是因为一首诗的推波助澜。
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在《为有》一诗中写道:“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用金龟婿这一称呼。
(李商隐雕像)
这首诗描写的是有一女子埋怨在朝为官的丈夫每天因上早朝而浪费春宵,而这其中的金龟婿指的就是她那身居高官的丈夫。
李商隐会用金龟婿一词来形容女子的丈夫,其灵感想必就是来自于龟符、龟袋的相关规定。
而随着这首诗的流传,金龟婿一词也就慢慢流行了起来。
直到现在,金龟婿一词仍旧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