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中华民族最大最重要的节日,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在除夕之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些诗词中,最经典的莫过于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可是却包含了3种风俗,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诗歌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这首《元日》是他最出名,流传最广的一首诗。
在写这首诗的前一年,王安石当上了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
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他向当时的神宗皇帝上书请求变法。
这不是他第一次提出变法,之前的宋仁宗否定了他的提议。
而后的宋英宗在位4年便驾崩了,后来宋神宗上位,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终于同意了王安石的变法请求。
当时的王安石是踌躇满志,又赶上了新年,便写下了这首喜气洋洋的诗歌,既写出了节日的气氛,又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后来这首诗便成了新年的经典之作,入选小学课本,几乎人人都会背。
“爆竹声中一岁除”,旧的一年在一声声的爆竹声中过去了,这一句提到的年俗就是放爆竹。
这个年俗由来已久,传说在上古的时候有一头名为“年”的四角恶兽,脾气暴躁,生性残忍,每到年末的时候,便要出来伤人。
老百姓没有办法,每到年末的时候,便躲到深山老林里。
可是这样躲着也不是办法,后来人们渐渐发现了年兽原来也有怕的东西,那就是:红色,火光,和巨大的响声。
于是人们每到年末的时候,便用火烧竹子,使之发出爆裂声,而年兽见到火光,又听到巨响,便吓跑了。
此后燃放爆竹就成了过年的一个习俗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和煦的春风中,迎来了新的一年,人们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着独属于春天的温暖。
这里的“屠苏”是一种酒名,也是古代年俗的组成部分。
传闻“屠苏酒”最初的发明者是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经过唐朝的另一个神医药王孙思邈改良后,成了春节里每家每户必喝的药酒,具有驱寒避瘟的功效。
当然也有些地方喝的不是屠苏酒,而是“柏叶酒”,也是一种药酒,孟浩然在《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就曾提到“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其实无论是屠苏酒,还是柏叶酒,都是健康长寿的象征,代表着他们的美好祝愿。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太阳初升,普照大地,千家万户都沐浴在阳光下,人们都忙着摘下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桃符。
这里的“桃符”便是春联最初的原型。
相传鬼蜮有两个守门的大神,一个名叫神荼,一个名叫郁垒,所以为了驱鬼辟邪,人们常常将这两位大神刻在桃木板上,又将桃木板贴在门上。
到了宋朝,渐渐有人在桃木板上刻字写对联,后来为了美观,桃木板又渐渐被红纸取代,也就是我们如今说的“春联”了。
而王安石这里的“换旧符”应该算是一语双关,除了指年俗,应该还有“革新”之意。
就像熊柏畦在《宋八大家绝句选》所言:“这首诗既是句句写新年,也是句句写新法。”
但无论王安石的目的是什么,无可否认的是这首诗就是最经典的“除夕诗”,短短4句,却包含了3种风俗,年味十足,引起了千年的共鸣,几乎人人都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