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友善的意思是什么(友善到底有何含义?)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2 14:01:30    

wq

“友善”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它为人们提出了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在加强自我修养方面应当遵循的一项重要基本规范。具体而言,友善的含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友善是个人的优秀品质

很多时候,人们主要把友善理解为人与人相处时的一种态度和方式,事实上,友善首先应是个人的一种德性与气质,是对仁爱等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对人德性要求的继承。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个人品性修养的核心。“仁”的含义十分宽泛,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在《论语》中就有100多处,但就人格修养而言,“仁”是全德之名,是一切美德的总称。“仁”包括“恭”、“宽”、“信”、“敏”、“惠”等,但其最根本的内容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也说:“仁者爱人。”可以说,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对个人品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爱人,爱人就是仁,“仁爱”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仁爱精神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在人际交往实践中如何做到爱人呢?首先就是要友善地待人,一个人只有具备友善的德性和气质,才会做到爱人如己、博施仁爱。要想做到博施仁爱、爱人如己,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以友善的态度“推己及人”,即通过对自己内在情感的体察,按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和“人性本善”的态度,达到对他人内在感情的相应理解,并以此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一个拥有友善品性的人就应该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要扪心自问,假如我处在对方的状况下,会怎么样?以达到与对方感情或思想上的共鸣,以爱己之心去爱对方,由爱自己推广到爱亲人,再到爱所有人,以至爱世上万事万物。爱己之心人皆有之,爱亲之心亦人皆有之,一定范围的推己及人不难做到,但是要将这种爱推得广、推得远,真正做到视他人如己身,视天下犹一家,是很难的。儒家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这个意思。

延伸阅读

仁爱的含义

传统的“仁”主要表现为爱,如“仁,爱也”,强调仁、爱相通。仁还有博爱的意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爱人、敬人。“仁之实,事亲是也。”仁就是爱父母,这种爱,是敬爱、孝爱。“仁者必敬人”是先秦儒家荀子对仁的基本看法。教育中应施以敬的内容,如敬长、敬师、敬贤等。所谓敬,是要学会尊重,说话客气,礼貌待人。“恻隐之心,仁也。”这里的“仁”是同情心,同情心就是爱心。王安石有语:“不知仁义之无异于道德,此为不知道德也。”讲道德就是讲仁义,合乎仁义就是善,违反仁义就是恶。如何讲道德,施爱心?北宋哲学家张载说得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就现代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而言,人格和道德的发展应该是最重要的。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对这两方面的素质要求应远远超过对其他文化素质的要求。社会的教育理念和舆论导向必须要在这一方面达成最大化的共识,并积极地将其付诸实践,否则,这个社会培养出的所谓人才即使智力水平再高、专业技能再优秀也不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相反,只能成为社会的破坏者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我国是礼仪之邦,“仁爱”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人民开始普遍重视和认同这一道德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引导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口号也开始从着眼个体的“学会生存”而发展为“学会关心”,这说明整个世界都认识到了仁爱精神的价值,希望人们在仁爱精神的指引下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等等。同时,友善还源自人们对于善价值的追求。善就是要求人们不但不做有损于他人利益的事,而且还要多做有利于他人及社会的事,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友爱分为善的友爱、有用的友爱和快乐的友爱三种,认为只有善的友爱才是稳定、持久、值得人们追求的。怀一颗善良的心、成为善良的人是友善的前提。把善心传递给他人的过程就是友善。能够友善地对待他人既是对自身“善”性的展现,同时也是对人们彼此之间能够实现善意相处的推崇,由此可见,友善的发生基于人们对整个人类形成善良美德的追求。

名人隽语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

——富兰克林

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贝多芬

在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今天,社会成员能否拥有友善的品质充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友善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现代社会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决定了任何人都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换句话说,现代社会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成为必然,现代人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但现代社会的人们通常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在所难免。如果缺乏友善的道德品质,人与人之间就难以跨越差异,难以调和分歧和矛盾,共同的社会生活将变得非常艰难。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友善,是公民进入社会生活的道德姿态。友善的品质促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寻求相互认同,积极主动地履行彼此间义务,以善意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友善是心平气和地与别人探讨问题,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它表明一个人胸怀的宽广,体现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纯净高尚,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友善,是一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爱群、利群、乐群,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经典论述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马克思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日益丰富,进而使人们传统的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许多人在个人物欲获得极大满足之后,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扭曲,他们没有因社会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而心存感激,根本没有想过要用友善之心去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朋友,更不要说去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其他社会成员。财富没有使他们的品质更加高尚,相反却使他们丧失了友善这一基本的优良品质,这些人在物质上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精神世界却无比的贫瘠荒凉。他们一味地追求物质的享受,却忘记了用友善的心灵去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他们在挥霍财富的同时,也消耗掉了自己的德性。一个丧失了友善品质的人,不仅不会主动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更严重的是,由于这些人对他人生命、社会责任的漠视,为了追求个人一时的财富和利益,他们会放弃人性中最本真的善良,甚至不惜以伤害他人生命和危害社会安定为代价。

延伸阅读

三聚氰胺事件

事件起因是国内很多食用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食用的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人们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许多国内知名奶粉生产厂家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

塑造社会成员的理想德性,是每一个社会在对社会成员培养时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自古以来,中国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都是强调以德行为主,即道德第一,学问第二。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1世纪,思考如何净化心灵、完善人生、陶冶情操,做一个“经济人”与“道德人”相统一的现代人,仍然是当代文明不能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在中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伴随着物质利益的凸显,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带上了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重才轻德的倾向日趋严重。在这种大氛围下所培养出的人才大都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并不同程度地带上了自私冷漠、自我中心、个人利益至上甚至唯利是图的心理倾向。严峻的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如何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想人格培养模式。无论这种理想人格模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在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今天,我们对社会成员的首要要求应该是与人为善、待人真诚。一个社会,如果其成员缺少了友善的品质,人的精神就会被私欲蛀空,心灵就会被腐蚀,人就成了空有躯体的无本之木,这样的人越多,社会就会变得越荒芜、越悲凉,整个社会就会失去精神力量的支撑。

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我们应将友善的品质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在家庭中,友善可以使家庭的氛围更加和谐,可以化解各种家庭内部矛盾。由于家庭是整个社会系统的最基础的细胞,家庭成员友善品质的培育和践行是整个社会友善氛围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在工作中,竞争的残酷、人际关系的复杂是现代社会成员必须面对的现实状况,但与人为善、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适应和成功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并最终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和生活上的幸福感。

延伸阅读

将相和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优秀将领廉颇以英勇善战闻名,立下无数战功,地位很高。蔺相如当时是一位赵王身边宦官的门客,被推荐完成送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座城的任务。当时秦国强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国的城池,不送却又怕得罪秦国招来祸患,蔺相如肩负国家利益和荣辱,冒生命危险以聪明才智和胆识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和封赏。不久秦赵两国国君在滇池相会,蔺相如又立大功,为赵国挽回面子。赵王封他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不满,觉得自己在沙场上为赵国拼命,攻下无数城池,立下汗马功劳,蔺相如动动嘴皮子就比自己功劳还大,他很不服气。蔺相如得知廉颇对自己有意见,处处忍让,别人说他怕廉颇,他却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能怕廉将军?现在秦国不敢入侵,是因为赵国有得力将相,一旦我们不和,就会削弱赵国力量,秦国趁机入侵怎么办?我不论功争权,为的是国家大局,将相的共同利益!”此话传到廉颇耳里,廉颇也是深明大义之人,主动负荆请罪。将相和的佳话流传至今。

二、友善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人际关系”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又是有联系的。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现实生活中的人,必然要与他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

友善是处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之一,友善的作用,好比是社会中人际关系的调和剂。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已经与传统宗族社会有了较大差别,以血缘关系为主导的亲缘关系只是社会成员需要面对和处理的各种人际关系的一部分,社会成员间的关系已经日趋复杂和多元化了。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存在使人们在处理彼此之间关系时,不应该再仅以纯粹的亲情作为调节的唯一手段,当人际关系的双方均为平等的公民时,公共道德规范应成为社会成员和谐共处、共同生活的根本纽带。在业已形成广泛共识的公共道德规范体系中,友善价值规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有效策略之一。友善规范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广泛普及,对于使现代社会成员学会打破家族生活界限,以友善之心去对待自然、社会和他人大有裨益。当社会成员之间产生矛盾时,当人类社会与外部环境产生矛盾时,友善的品质能够起到疏导情绪和缓解矛盾的功效。但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有的交往过程可能非常顺利,令人心情舒畅、身心健康,能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交往过程则可能难如人意,令人心情郁闷、身心受损,并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因此,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十分重要。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呢?人际交往有种种方法与技巧,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怀有一颗友善的心,因为友善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待人友善的心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待人友善,首先要学会彼此尊重。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一个重要的进步就在于每个人在政治地位上的差别已经不复存在,所有人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寡,在人格上都是完全平等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发生在不同等级的人之间,而是发生在完全平等的个体之间。既然同属平等的社会成员,公民之间的交往就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之上。孔子曾经讲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基本含义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这句话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的这句名言告诫我们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准则为参照标准来对待他人。因此,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世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以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僵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平等是友爱固有的特点。友善是建立在主体的平等地位之上的,友善的双方拥有共同的要求,彼此间有着同样的愿望。与人交往、广交朋友时,首先要学会平等地尊重他人,不但要尊重与自己情趣相投的人,还要尊重与自己性格相异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地完善自己。对待朋友做到尊重并不难,能够尊重、包容自己的对手甚至是敌人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但这种尊重和包容又是最能充分体现一个人高贵的友善德性的。面对同一件事,以两种不同的态度来对待,结果便会截然相反。友善的态度更能温暖人心,进而感动对方,使其渐渐改变敌对的想法。很多时候,用强硬方法解决问题往往会一无所获,但若用友善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延伸阅读

威廉·麦金莱轶事

在一次选举期间,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经常被一个记者如影随形地跟踪。因为此人效力的报纸与麦金莱政见相左,经常发表一些于其不利的报道。麦金莱对这个人感到很恼火,可内心倒是禁不住暗暗“钦佩”其攻击自己的那种执着劲儿。一天,麦金莱坐着马车去附近一个小镇演讲。天气异常阴冷,没走多远,麦金莱就听见后面传来熟悉的咳嗽声,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正患感冒且衣着单薄的记者,坐着简陋的马车尾随而至。麦金莱吩咐车夫停下,下车走到记者跟前,说:“年轻人,从你的座位上下来。”记者走下车,心想这个政敌报仇的时机到了。“拿着,”麦金莱脱下自己的大衣递给记者,“这件大衣你穿上,坐进我的马车里去。”“可是,麦金莱先生,”记者颇感意外地说:“我想你大概不知道我是谁。这次竞选我一直对你紧追不放,每次只要你一发表演说,我就会在报上骂你,我今天过来就是要尽我所能将你置于死地的。”“我知道,”麦金莱微笑着说,“不管怎么说,你穿上这件衣服,先坐进那辆车里暖和暖和,等会儿你好打个漂亮仗。”结果,从那以后,这个记者再也没有发表过一篇诋毁麦金莱的文章。

待人友善,其次要坚持诚实信用。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世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信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而言之,诚信是个人生活的根本准则。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美德一直受到国人的大力推崇。对于每个身处中国文化氛围中的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在现代社会中,要真正做一个受人欢迎、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信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守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待人友善与诚信待人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当一个人怀着友善之心待人的时候,他是不可能去坑害、算计别人的。友善维系着人们之间的真诚。友善不是一种偶然的情绪,而是一种稳定的道德联系。在这种联系之中,人们真诚相待,建立互爱互信的伦理秩序。当朋友之间真正实现彼此友爱的时候,就一定能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谦虚真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总而言之,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通常与情感密切相关,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密切,相互的信任程度就越深。友善价值观最大的社会功能就在于可以通过拉近人们之间的情感距离使承诺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公民之间的友善交往是建立诚信社会的首要前提和保障。

名人隽语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李嘉诚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即使开始时,怀有敌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

——池田大作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采

待人友善,还要做到处处宽以待人。每个人由于家庭背景、学业经历、性格特点的不同肯定有不同的气质、习惯和生活方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之间产生一些矛盾和分歧是必然的。与他人交往和相处时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要能够做到不斤斤计较,以德报怨,宽容大度是待人友善的重要表现。友善待人所要求的宽容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宽容、忍让。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从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充分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人们在共同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摩擦、矛盾是正常的,但是矛盾发生后,如果一味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带给当事双方的只能是更深的矛盾和长久的伤害,人际关系的紧张最终必将影响个体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和谐。面对矛盾,明智可行的做法是学会忍耐和包容,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以积极的态度化解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最终达到彼此的互利互惠,而不是两败俱伤。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宽容,以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他人。21世纪是一个鼓励个人彰显个性、鼓励创新的社会,人际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矛盾的可能性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大得多。这就更要求人们在交往中要有宽容的心态,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在宽容友善待人的同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当然,我们这里所提倡的宽容克制并不是无原则的软弱,甚至纵容错误。准确地说,真正的宽容是要在坚持正义的基础上有度量,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就是说,在与人交往时,要时刻怀有宽以待人的友善之心,设身处地地多为他人着想。人际交往、待人处世,如果没有了宽容,没有了友好,就失去了人之初中最重要的“善”。可见,友善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境界的尺码。

延伸阅读

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

大禹幼年时便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尧帝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叫崇伯,实际上是一个封国国君。大禹的父亲鲧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使得自己属下的部落及族人纷纷离他而去,也使得其他部落的人认为有机可乘,都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机会。大禹当上首领后,注意到这个情况,就马上派人拆掉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不但如此,他还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大家,毁掉兵器,以道德来教化人民。大禹带领部下因地制宜,教民众学种稻谷、种杂粮,发展农牧业生产。这时候天下安定,国富民强,老百姓家里集聚了够好几年吃的粮食,国库中的储备也足够用好几十年。大禹带领整个部落的人各尽其责,别的部落相继来归附。大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有上万人。不仅如此,大禹还功成不居,好让不争,谦卑自律,责躬罪己,仁厚爱民。舜觉得大禹是一个能够治理天下的贤能之人,就在老了以后把帝位禅让给了大禹。

友善能够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和温暖,能够消除和化解人们之间的疏离与敌意。因此,待人友善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最迅速和最有效的方式,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友善和谐的社会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以友善的态度与他人相处,共同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友善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人类由采集狩猎时代进入农业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革命。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是第二次革命。人类社会的第三次革命则是信息革命。电信、电脑和人造卫星等通信技术和通信手段的发展使得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看起来越来越密切。但在便利的沟通手段背后,我们收获的却是人际关系的淡漠、情感的压抑和失落。毫不夸张地说,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特别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人情冷漠和过度理性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让友善待人和友善相处重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重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之中,市场作用及其内在运行机制的功利性和竞争性特征,对传统人际关系造成巨大的冲击,并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在此意义上,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社会矛盾的缓解、社会良序的维护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友善是维护和谐社会生活的润滑剂,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友善价值观的引领下,我们一定能够有效化解现代社会紧张的人际关系、调节社会心态、创建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

友善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紧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竞争压力,二是多元价值观所带来的差异性。我国市场经济搞了30多年,由初始的企业竞争逐渐演变成今天全社会全方位的竞争,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规律使人们陷入无止境的竞争旋涡,人们不管自身条件如何,总喜欢跟别人盲目攀比,造成压力重重、人际关系紧张。盲目竞争使很多人心态失衡,失去了理性思维,不良心态反过来又导致盲目竞争、恶性竞争,盲目竞争和不良心态又共同造成紧张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同时,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人们在思想意识领域的活跃和分化,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使各种思想意识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冲突。可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已经进入了多元化和信息爆炸时代。其特征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产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等日趋明显。以互联网、电视等为代表的多媒体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多元信息,使人们形成了日益丰富的多元意识。从总体上来说,多元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但由于与多元化相对应的是人们思想的日趋活跃、开放,主体意识更强,相互之间的交往更容易由于对自身价值观的坚持产生分歧。

友善价值观就是要改变人们在彼此竞争中看待他人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的视角,引导人们不把其他人简单地当作社会生活中的对手,而是当作共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伙伴。友善价值观也会引领人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公民间在生活方式、文化、观点等方面的差异,在社会生活中求同存异。友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用更多的宽容、理解之心填充彼此之间的沟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延伸阅读

许昌“三和活动”构建和谐社区

老子所说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现代社

会并不罕见。现在大家都是住的商品房套间里,大门一关,自己家就成了独立王国,外面什么事都不知道,左右隔壁、楼上楼下的邻居有什么事也不知道,人家房里起火了、跑水了、打架了、被偷了、生病了也不知道,就连人家叫什么、哪里的、哪个单位的、家里有多少人都不知道。这能不冷漠吗?因为冷漠、不认识、没交情、无关系,一旦偶有交往能不紧张吗?过去,有街坊、有大院,且住户基本上还是同一单位、同一地方,故彼此交往很多,非常熟悉,知根知底,感情也深,还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经常可以“夜不闭户”、“出不锁门”,这样的人际关系就不是陌生、冷漠、紧张,而是亲热、融洽、友好了。

10月17日是许昌市魏都区春秋社区的“邻里交流日”。一大早,社区二楼会议室就济济一堂,20多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春秋社区地处繁华闹市,是许昌市首批表彰的13个文明社区之一。年轻的社区书记景海燕告诉记者,“邻里交流日”是该市实施“三和行动”之后社区服务增加的“新项目”。目的是为社区居民搭建一个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的平台,倡导互帮互助,促进邻里和睦。交流日每月举办一次,每次一个主题。这次的主题是“关爱老人”。“所谓‘三和行动’,就是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许昌市文明办副主任张莉君说。自8月初“三和行动”启动,该市紧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采取集中教育与社区、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家长学校、市民学校,组建社区教育讲师团、“五老”讲师团,受教育公民达32万人次。

在许昌市区,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95岁高龄的保姆,已在一户高姓人家待了43年。高家人把她当亲人待,孩子们称其为“姥娘”,一家人其乐融融。10月17日下午,在魏都区新兴社区一户普通的人家,我们见到了这位叫关玉贞的老人。老人30多岁丧夫,膝下无儿无女。52岁时经人介绍来到高家,照顾高顺明夫妇的儿女,从此高家就把她看作自家人。高顺明临终前

再三嘱咐儿女,一定要为老人养老送终。老保姆关玉贞的故事披露后,在许昌市引起了强烈反响。该市宣传文化部门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发掘宣扬团结友爱、人伦孝道的典型事例,在全社会倡导文明和谐之风。全市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97个,开设爱心热线12条;组织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50多家企事业单位筹集助学金251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800多名;以“全国十佳孝贤”张尚昀、“拾金不昧”李红玲等为代表的120名“道德建设好公民”相继涌现。

友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心态。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体力型社会转向技术型与知识型社会,乃至知识型社会转向智慧型社会的变革,使得人们的生存方式也面临重大变革。个体的社会成员在计划经济时期端铁饭碗,吃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而在市场经济时则可能要面临激烈的竞争,可能要面临下岗,或自谋职业,甚至一夜之间就破产或失业,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成暴发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经济机制以及各项制度尚在调整和完善之中,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和问题也势必导致社会风气的滑坡和社会成员心态的波动,比如仇富心理、仇官心理以及在财富面前的浮躁情绪等。现代社会的人们在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人的自我意识,即享受自我关注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人只关注自己的生活,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在愈来愈重视自我的过程中,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会逐渐产生轻视他人、轻视集体的观念,只要别人比我强,只要我的需求没有被他人和社会满足,我就无法忍受,我就不满意。社会心态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会成员之间缺乏充分交流、理解和包容。现代人在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上,与父辈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为了适应这种差异,以更加科学的方法调整现代人的社会心态,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要适应新的变化,更加注意利用符合新一代特点的方法,来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道德观和意识形态。比如,对友善价值观念的倡导,就是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以健康、友爱的心态看待其他人,从积极的角度肯定他人、尊重他人,在此基础上,消除社会不良现象和风气。

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营造新风正气,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面对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人们的心态更加复杂、思想更加活跃、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化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友善价值观的积极倡导,培养社会成员谦让包容的胸怀,能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人对事宽容大度、彼此友爱、互谅互让,不斤斤计较、自私狭隘,才能在差异中求和谐,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发展中求共赢。

友善价值观有助于增强社会信任感。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发布首部社会心态蓝皮书指出,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但与此同时,社会信任度正处于低值状态。蓝皮书透露,2010年,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市民的调查结果显示,三市市民总体社会信任属低度信任水平。其中,政府机构、公共媒体、公共事业单位或部门等受信任程度较高,接近“中度信任”水平;商业行业最低,属“基本不信任”水平。上海和广州两市的社会信任状况略高于北京。三地市民认为广告、房地产行业信任缺失,食品、药品行业信任危机严重。调查显示,虚假广告欺骗现象的严重程度得分为78.3分,属于“非常严重”范围;房地产开发和中介、食品行业、药品行业的严重程度得分分别为71.0分、65.4分、64.0分,均属“严重”范围。为什么当人们度过了物质的匮乏期之后,在精神上却出现了对社会缺乏信任感的危机呢?实际上,对社会缺乏信任感是对他人,特别是对陌生人不信任的一种辐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危机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友善价值观既是调和人际关系的妙药,也是实现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良方。友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秉持诚信之德,消弭人们心中的隔阂。友善价值观还能通过拉近人们的情感距离使人们对于承诺有更强的责任感。

培育友善价值观,首先,就要培养社会成员对规范本身的社会认同感,只有当社会成员完全认同自身所处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时,才会自觉践行这一观念,主动地将这些价值观融入、运用于其参与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从而与其他公民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友善能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进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氛围更加和谐。当自身和社会发展时,个人对友善规范的践行就会从被动变为主动,进而上升到自发自觉的理想境界。其次,要在社会制度建设之中彰显友善观念。要鼓励公民团结合作,通过制度建设在公民之间构筑互利互惠的渠道,让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合作体系的成果。最后,要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各层面宣传和提倡友善观念,并努力形成友善的社会文化。要发挥社会教育体系和公共媒体的作用,通过对公民互助活动等友善行为的报道和宣传,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真实感受到倡导友善价值观所带来的人际关系改善和社会温暖,逐步形成一种惩恶扬善的社会风尚,让追求崇高的行为获得社会的肯定和赞扬,使善行得到善报。同时,当人们见义勇为或无私帮助他人时,要为他们的善行提供有力的精神和物质支持,对于他们的奉献和牺牲进行社会性的补偿,比如建立见义勇为基金、成立道德银行,充分保障道德主体的合理权利等。

友善并不是语言符号和概念化的存在,它是存在于人们的德性之中的能够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和社会力量。一个缺乏友善精神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必定是缺乏宽容和理解的,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生活的社会成员是不可能有幸福感可言的。社会的和谐需要宽容,需要理解,营造友善和关怀的气氛,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四、友善自然是实现生态和谐的基础

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友善价值观不仅指在人际关系中,即人与人之间应友善相待,广义的友善理应包含友善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不断的演变中。这种关系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阶段,即原始的农耕文明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类实质上从属于自然,人类与大自然之间是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主流。中国儒家提倡“天人合一”,人事必须顺应天意,要将天之法则转化为人之准则,儒家文化认为只有顺应天理,方能国泰民安。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将“自然”这个概念提升到了形而上的高度。所谓“道法自然”,指的是“道”按照自然法则独立运行,而宇宙万物皆有超越人主观意志的运行规律。老子认为,人只能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约四千年前的夏朝,就规定春天不准砍伐树木,夏天不准捕鱼,不准捕杀幼兽和获取鸟蛋;约三千年前的周朝,根据气候节令,严格规定了打猎、捕鸟、捕鱼、砍伐树木、烧荒的时间;两千年前的秦朝,禁止春天采集刚刚发芽的植物,禁止捕捉幼小的野兽,禁止毒杀鱼鳖。中国历朝历代,皆有对环境保护的明确法规与禁令。可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就被要求要充分地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爱护自然。

马克思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其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理想的社会发展模式,它“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在这种理想的社会发展模式中,“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真正的统一。恩格斯也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可见,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人类理应像爱护自己一样关爱自然。

名人隽语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仁爱及物,慈悲为怀。

——王阳明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第二阶段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天人相分”的对立阶段,即近代工业文明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奴关系”,它是以人类大规模地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为特征。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相合”日渐走向疏离。

在这一阶段中,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自身能力的强大,从而对大自然萌生了越来越多的诉求和欲望,人类误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实现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于是不计任何代价地开发和利用自然。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和破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等随处可见,甚至连远在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等农药残余,许多风景名胜区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环境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们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废”垃圾,以及某些工业和生活设施突发的意外事故,或者医院未经专门处理的医疗废弃物等均可能造成对环境的巨大污染,甚至引发生态灾难。这时的人们不再像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人们狂妄地认为自然只不过是人类的附庸,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而存在的。人们狂妄地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主人,可以随意地驱使和挥霍自然。人类与自然之间本该存在的相互依存、彼此友善,和谐共生的关系不复存在了,而造成两者关系日益恶化的始作俑者完全只有人类一方。自然界本来是宽厚、仁慈的,它一直以友爱的心态、宽厚的胸怀包容着人类,人类从自然中产生,从自然中不断获得延续种群生命的资源。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则不甚友好,甚至极尽破坏之能事,这种恶劣的行径最终造成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日益恶化,自然也开始了对人类的连续不断的报复。

延伸阅读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大气环境正在恶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灾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应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增加,缓解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浓度降低,地球两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并在加大。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病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据1997年美国里奇国家实验室的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已增长了30%,甲烷增长了一倍,氮氧化物增长了15%。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浓度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

大气圈中发生的这些变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火山喷发、森林大火都能把污染物送入大气。但是人类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烧煤产生的污染物最多,由此形成的毒雾和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突出表现。普通雨水中本常含有微量的碳酸,受到污染的大气,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成分,使雨水的酸性增强,现在人们把pH值低于5.6的雨水定为酸雨。它看起来与普通雨水无异,但其所含酸性物质进入陆地表面土壤和水中,依靠这些水土生存的生物都会受到不利影响,酸雨对森林的破坏作用尤大。1939年第一次作为酸雨记录下来的pH值是5.9(纯水的pH值是7)。到20世纪50年代,酸雨的pH值已降到3~5,最低还有2.1的记录,和醋的酸性差不多甚至更强了。这说明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受到污染的程度越来越厉害。

由于含有污染物的大气是流动的,它可以漂洋过海,日本排放的酸性成分可以跑到美国再形成酸雨降下,加拿大的酸雨源出美国更不足为奇。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酸雨覆盖面积急剧扩大,到1999年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第三阶段是人与自然重新走向和谐的新“天人合一”阶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一阶段呈现出人对自然关系的新认识和某种程度的复归。

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现代文明的新世纪,人类的智慧既创造了经济和文化的奇迹,也引发了人类的贪婪,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就是其后果之一。在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人们渐渐从噩梦中觉醒,认识到只有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真正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72年,以米都斯为首的一批西方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警告人类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如果继续遵循过去发展的方式,等待人类的将是全球性的大灾难。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地球上的土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污染承载能力都存在一个极限。而避免出现灾难性崩溃的前景,最好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尽管该报告的观点过于悲观,提出的解决方案在现实世界中也难以推行,但是它对地球潜伏的危机和发展面临的困境的警告,无疑给人类开出了一副清醒剂,并成为20世纪70年代环境保护运动的理论基础。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专门研究“持续发展”,制定“全球变革日程”。该委员会经过长达4年的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写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著名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模式。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聚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晶。可见,人类开始重新关爱自然,开始想要同自然重新建立起友善和谐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马克思曾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人类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幸福的生活,实现人类本身的健康,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固然非常重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友善之心尊重自然、关爱自然也应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

相关文章

  • 黑话,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特别是秘密社会,自出于各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江湖黑话江湖上的黑话,又称作切口,也叫春点、寸点、唇点。许多的帮派都创作出一套复杂的切口体系,有些是方言。 胡子,土匪,东北黑话 佛爷,窃贼,京津黑话 一方,
    2024-09-20 08:46:33
  • 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市,全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下辖16个地级市。截至2022年底,全省常住人口6127万人。安徽全省带“阳”字的地级市有阜阳市,县(区、县级市)有合肥市庐阳区、铜陵市枞阳县、滁州市凤阳县、亳州市涡阳县、池州市青阳县5个,乡镇(街道办)有34个。带“阳”字的地级市阜阳
    2024-09-20 08:31:27
  •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按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按顺时针旋转(自西向东,南顺北逆)。地球自转的方向2.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
    2024-09-20 08:16:25
  • 艺术设计,是设计类专业,主要包含多种方向,我们常见的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都属于艺术设计。设计是一个很综合的概念,它通过一个具体事务来表达设计师的思想理念、文化认知和内心情感,所以它可以很缥缈,设计的作品也可以有千人千面的感觉。艺术设计第一,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审美标准和表达形式会
    2024-09-20 08:02:15
  • 【预习新知】造瀚的宇宙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太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上有高山、大海、空气,有树木、花草、鸟兽,有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用品。例如:地球 大海山、树木、动物桌凳 饭菜尽管这些物体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是有物质组成,不同的
    2024-09-19 10:45:44
  •   促销是终端常用的营销方式之一,不仅可以有效刺激阶段内销售,还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尤其是食品行业,只有在促销上下足功夫,才能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业绩。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常见的促销手段有哪些?  1、本品买赠  本品买赠是一种基本的促销手段。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平时见到的十赠一、八赠一。具体搭
    2024-09-19 10: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