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李恢传》,时间是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主人公名叫李恢。原文如下:
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邓方卒,先主问恢:“谁可代者?”恢对曰:“人之才能,各有长短,故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且夫明主在上,则臣下尽情,是以先零之役,赵充国曰‘莫若老臣’。臣窃不自揆,惟陛下察之。”先主笑曰:“孤之本意,亦已在卿矣。”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住平夷县。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庲降都督邓方病逝。刘备问李恢说:“谁可以接替邓方的职务?”李恢回答道:“人的才能,各有长短,所以孔子说‘使用人才要像使用器材那样量材而行’。再说英明的君王在上,臣子就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表达出来。因此,平定先零羌族叛乱时,汉宣帝派人问赵充国说‘谁可以率兵出征?’赵充国回答:‘没有谁能比得上老臣更合适。’微臣私下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希望陛下明察。”刘备笑着回答:“我的本意本来就是你。”于是下诏任命李恢为庲降都督,让他拿着符节兼任交州刺史,驻扎在平夷县。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李恢口中的“窃不自揆”,意为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比喻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这也是由李恢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李恢这个人物在文艺作品中出现的次数很少,故此一般不熟悉三国正史的人对他并不了解。但在真实的三国历史当中,此人却是蜀汉中期的一位著名人物。他是益州建宁郡人氏,早年投靠刘璋,担任过益州功曹书佐、主簿之职。益州争夺战期间,正是李恢出使,才说服马超归顺刘备,这才使得刘璋开城投降。
刘备称帝后,李恢被任命为益州别驾从事。后来庲降都督邓方病逝,刘备向李恢询问合适的继任人选,李恢便用了“窃不自揆”这句成语毛遂自荐,而刘备心中的人选也正是李恢。李恢就这样做起了庲降都督一职,这个职务也是蜀汉在南中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刘备去世后,李恢又协助诸葛亮平定了南中之乱,屡立奇功,成为蜀汉中期的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