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小巷,弯曲而又若隐若现:
苏州的小河,蜿蜒曲折,泛舟其上,穿桥过巷一路迂回:
苏州的评书,曲折离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苏州的评弹,吴侬软语,悠扬起伏:
苏州的昆曲,一唱三叹,悠远动人:
……
苏州地处吴地,文化中自带吴地洒脱自在的态度。印象中,苏州是温婉而又含蓄的,带着一种江南独有的婉约,轻巧灵动之美。自宋时,苏式园林开始兴起,中国的园林美学便开始进入了“江南时代”,苏州园林在明清两代更是进入巅峰期。
▲ 图为留园
苏州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表现。细品之下,园林中的命名、楹联、花窗以及草木寓情等,便可一窥各朝各代的历史文化。其在不同时期先后出现了以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代表的苏州四大名园。
▲ 图为拙政园
苏州四大园林各有妙处,代表了四种不一样的景致。有幸在苏州浏览了四大园林之后,发现其各有精彩。拙政园大气,留园精致,狮子林禅意,沧浪亭野趣。初来苏州,如果时间充许,建议还是逐一浏览。
大气
拙政园
SUZHOU GARDENS
▲ 图为拙政园
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国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吾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意,取名“拙政园”。
▲ 图为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绝佳代表。其历数任园主,独具园林典雅大气之美。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位列中国四大名园之首。
▲ 图为拙政园
▲ 图为拙政园
拙政园对于空间的把握十分地巧妙,运用多种手法,让景色层层递进。园内移步换景,有步步生花之美妙,小乾坤内造大世界。
▲ 图为拙政园
▲ 图为拙政园
拙政园的布局,颇为讲究。运用了对比、借景以及虚实结合、层次变换等手法,让亭阁、石泉、花木等元素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处闹市知山林乐,享四季更替。
▲ 图为拙政园
园内以水为媒介,用繁花绿荫作配,辅以假山、亭阁,将园林内的景致揉和在一起。“庭院深深深几许”中又见“人间四月芳菲尽”,桥影飞动、亭阁倒影,满池夏荷加以水光粼粼,宛若人行画中。
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园则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东西花园则各具特色。
东园又称,归田园居。因明崇祯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 芙蓉榭
▲ 图为拙政园芙蓉榭
榭,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临水而建,一半建于岸上,另一半则伸向水面。整个芙蓉榭半架空于碧波之上,线条优雅,亭阁端坐,是为赏荷观鱼的绝佳去处。
▲ 图为拙政园
水榭上雕花落地罩内,置有一嶙峋太湖石更显其风骨。池水蜿蜒,石岸两侧遍植芙蓉花。这种手法在苏州园林里中名曰“框景”。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远香堂则是中园的主体建筑,与其对望的两山岛上各有一亭,分别为“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
■ 远香堂
远香堂在拙政园中是为重要建筑,其东有牡丹圃,北有荷花池,西有桂花林,南有黄石假山,远望可观园内四时之景。
远香堂环抱于山池之间,面阔三间。原是园主人宴请宾客之所,四面落地长窗,堂内所有庭柱移于四面廊下。透窗而去,山光水色,池中清荷尽收眼底。
西园原为“补园”,在水面迂回之上建以亭阁。主要建筑为卅六鸳鸯馆,是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之处,透窗观回廊起伏,水光粼粼,自持一番景致。
■ 卅六鸳鸯馆
▲ 图为拙政园鸳鸯馆
卅六鸳鸯馆分为南北两处。北厅用于夏日纳凉,南厅则用冬季取暖。在鸳鸯馆的四角各设有耳室,称之为“暖阁”。出戏之时,暖阁则是名家休憩,换妆之用;大宴宾客,耳室可是侯菜之用。
▲ 图为拙政园鸳鸯馆
卅六鸳鸯馆采用拱形状,利用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从而达到余音袅袅的效果。据说原补园主人张履谦十分钟爱昆曲,经常约“曲圣”俞粟庐先生于此畅谈曲艺,唱至高潮时,让人有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精致
留园
SUZHOU GARDENS
▲ 图为留园
留园原是明朝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后经清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湖北布政使盛康任园主时,改称留园。意为留于天地之间,长留美景之意。
▲ 图为留园
留园素有“吴中第一外园”美称,全园分中、东、西、北四部分。中部景区以水景见长,西北为山,东南为楼:东部以建筑为主,曲院回廊:西部则是以太湖石的假山为主,俊秀灵动:北部则主要是盆景为主。
个人认为,留园更能代表苏州园林。因苏州园林受限于占地面积,故而讲究小而精,巧而妙,而留园则是深得精髓。
▲ 图为留园
▲ 图为留园
园内的亭、榭、楼等建筑,飞檐高挑,宛若振趐,典雅壮观。同时因地制宜,园中的亭、楼、厅、榭等在山石花草的掩映下,曲尽春藏,错落有致,让人在曲折的景深中具“山重水复疑无物,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留园内自古有三绝,分别是五峰仙馆,大理石屏风和冠云峰。
■ 五峰仙馆
▲ 图为留园五峰仙馆
五峰仙馆取自李白诗“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仙馆前的一组湖山假石,按庐山的五老峰堆放,巍峨高峻。坐于馆中,仿若在庐山游一般,绿意青葱中宛如隐世高人。
▲ 图为留园五峰仙馆
五峰仙馆称之为“江南第一厅堂”,是园主用来举行宴饮之处。主厅朝南,为园主和上宾所用;后厅朝北;为女眷会宾之处。因馆内梁柱均为楠木,故又称楠木厅。
仙馆内还有留园三绝之一的大理石屏风,大理石产自云南点苍山,纹路天成,隐约可见山峦飞瀑,清风明月,颇有“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之境。
■ 冠云峰
▲ 图为留园冠云峰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一般采用太湖石,太湖石在苏州园林中广泛运用,其透漏瘦皱和苏式园林的空灵有致,相辅相成。
▲ 图为留园冠云峰
冠云峰是整个苏州太湖石的石中瑰宝,孤傲清冷,遗世独立。冠云峰顶处有一特大孔穴,前后畅通。透过孔穴,可见其后晴空白云。冠云峰上的其它孔穴与其呼应,让全石玲珑通透,遍体灵气,一峰独秀立于一壶天地之中。
峰石形态瘦美,宛若江南女子尽显婉约窈窕之美。透漏处宛转,似通非通。幽洞中曲折,呈现出深邃之美。
▲ 图为留园冠云峰
冠云峰前则是浣云沼,峰后衬冠云楼、冠云亭,两侧有瑞云、岫云两峰。此处的一草一木,亭台楼阁都是为了衬托冠云峰的出尘之姿而造。
禅意
狮子林
SUZHOU GARDENS
▲ 图为狮子林
苏州园林中,园多林少,而林只有一个,那便是狮子林,它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假山群。
说到狮子林的历史,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它最早是一个禅院。
▲ 图为狮子林
元朝时,天如禅师来到苏州授经传禅,其弟子为其置屋,以便授道之用。因天如禅师的老师在狮子岩得道。故此天如禅师将其命名“狮子林”,又称“菩提正宗寺”。以“狮”同“师”,言明了不忘师祖之意。
▲ 图为狮子林
天如禅师修的是山林禅,山林禅隐于山林草莽之中,来体会自然与生命法则。狮子林造林之初,由元末画家倪云林所绘。其画风简洁,深得天如禅师心意。
▲ 图为狮子林
▲ 图为狮子林
数朝更替,禅林辗转成了达官贵人的私家园林。狮子林的最后一个主人便是以经营染料成为巨富的贝润生,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便是出生于贝氏家族。贝润生冠以狮子林旧名,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建筑,比如贝家祠堂、燕誉堂、九狮峰等……
说起狮子林,不得不提园内的假山。园内假山主要以旱假山和水假山为主,让乾隆皇帝都数次叹为观止。
■ 旱假山
▲ 图为狮子林假山
旱假山位于揖峰指柏轩前,据说是按佛教文化中的狮兽形象排列,构成了一副群狮图,深寓佛理于其中。太湖石将各狮兽演绎得惟妙惟肖,其神态各异,或躺或卧或吼或立。
▲ 图为狮子林假山
▲ 图为狮子林假山
假山群分上、中、下三层,共计九条通道,二十一个山洞。各洞就像迷宫一般,错综复杂而又环环相扣,回环相通,幽深而不可测。
▲ 图为狮子林假山
狮子林以竹多石怪而名,其假山上有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东侧为含晖峰,两侧为立玉、昂霄等小峰。入暮时分,山石枯木,黛瓦白墙,再加上几点寒鸦,整个狮子林禅意立显。
■ 水假山
▲ 图为狮子林假山
水假山临水而筑,池中一座小飞虹把假山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池上的假山群玲珑俊秀,群峰起伏。据说狮子林内暗伏500多只姿态各异的狮子,或立或卧,或俯或仰,等同于佛经之中的五百罗汉。
▲ 图为狮子林假山
▲ 图为狮子林假山
假山群三面环水,一汪碧水内遍植荷花,使之处园内亦享山水之乐。湖心亭建于湖中心,连接湖心亭和东面假山的曲桥呈直角形状。据说贝聿铭先生在对苏州博物馆的折桥设计时,亦是出自此处。
野趣
沧浪亭
SUZHOU GARDENS
▲ 图为沧浪亭
沧浪亭是苏州存世最古老的园林,出自于北宋苏舜钦之手。沧浪亭园名取自于《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苏舜钦意在构建了理想中的幽静园林。
▲ 图为沧浪亭
园子建好后,欧阳修亦是极为赏识。将其比为“神仙地”。数年后,苏舜钦仙去。沧浪亭换成了章惇,其后的园主便是驻守苏州的韩世忠,韩世忠将其改名 “韩园”……
▲ 图为沧浪亭
沧浪亭,环山而建于山巅处,石柱飞檐、古朴高旷。古亭四周植有百龄银杏,葱郁参天。沿石路而上,山石错落,参天古树遮天蔽日,完全一幅山林景色。
▲ 图为沧浪亭
沧浪亭匾额是由清代文学家俞樾所写,亭内置有石棋桌、石凳等,均为康熙时的古物。沧浪亭石柱上刻有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相对比拙政园、留园和狮子林,沧浪亭显得最不精致。但是于此,你可尽享山野自在。除此之外,整个沧浪亭最为精彩的地方便是其漏窗和复廊。
■ 漏窗
▲ 图为沧浪亭
沧浪亭内共有漏窗108式,重点是这些过百漏窗图案无一相同,花样繁复,千变万化。沧浪亭内的漏窗就算在中国园林内亦堪称一绝,可以称之为园林漏窗之典范。
▲ 图为沧浪亭
▲ 图为沧浪亭
园内复廊中的漏窗让园内外景致得以流通,亦让美景得到延伸。随着游人的行走窗内的美景也变化多端:或芭蕉听雨,或竹影婆娑,或古树蔽日……
■ 复廊
▲ 图为沧浪亭
苏舜钦当初买下这片土地,由于占有地面积有限,仅能构建一亭。故此巧用复廊借门外一湾碧水,使之园中有水,水中有园。
▲ 图为沧浪亭
未进园时便可一窥其貌,白墙灰瓦处隐现参天古树,黄石绿荫中可见亭台楼阁。同时,复廊似蟠龙般卧于沧浪之水,将园内的山、园外的水连接在一起。
▲ 图为沧浪亭
人行内廊,可见窗外碧水,合欢花下嶙峋黄石。行走之时,随地势高低起伏,可见园内古树怪石。内观水,外观山,使山水之趣得以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