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种代入感几乎是强制性的,使得观赏者仿佛成为这两个主人公:这种共鸣得益于贝尼尼对大理石的超强掌控力,因此整个人物形象都看起来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乔瓦尼·洛伦佐·贝尼尼(那不勒斯,1598—罗马,1680),《阿波罗与达芙妮》,1622—1625,卡拉拉大理石雕塑,高243cm,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
这组雕像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之一,也是西方艺术史上最令人震撼的作品之一。这座雕塑受红衣主教西皮欧内·博尔盖塞的委托而创作,被放置在博尔盖塞别墅第一层的房间中,背靠着一堵墙,底座部分比如今雕塑的底座要小。就像17世纪的一些雕刻作品一样,但贝尼尼比较侧重整组雕塑的右面。这组雕塑刻画的主题来自奥维德的《变形记》,描写的是被丘比特的箭射中后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的阿波罗扑身追逐这位仙女的故事。贝尼尼选择刻画出这一神话故事的高潮部分,这是雕塑艺术中从未有人尝试过的壮举。阿波罗追上了达芙妮,一只手抓住了她的胯部,但在这最后一刻,女神达芙妮为了捍卫自己,瞬间变成一棵月桂树:“她的发梢长出了树叶,胳膊变成了树干,前一秒还在快速移动的双足,此刻也被粗大的树根牢牢钉住。”就这样,观赏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种代入感几乎是强制性的,使得观赏者仿佛成为这两个主人公:这种共鸣得益于贝尼尼对大理石的超强掌控力,因此整个人物形象都看起来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贝尼尼有着和卡拉瓦乔一样的魔法,他总是能将激烈场面中的一个片段定格在大理石中。望楼上的阿波罗这一经典形象在此处被刻画成正在奔跑的样子,他的整个身体都扑向达芙妮,她惊恐地抬起右手,抗拒着眼前的一切。达芙妮惊慌失措地尖叫着,因为阿波罗已经抓住了她,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她看到了自己的指尖长出了枝叶和身侧长出的树干,她看到为捍卫贞洁许下的极端的、自己也没有当真的愿望竟然成了现实。神话中的两位主人公情绪状态发生了改变,被一只超神的手定格在这件大理石作品扭曲的枝叶以及随风颤动的发丝中:直到四十年后,当贝尼尼试着给路易十四解释“想要雕刻头发的轻巧感是不容易的”以及“要达到这一效果需要雕塑家和材料抗争”时,他忍不住对路易十四说道:“如果陛下您亲眼看到了这件作品中达芙妮的样子,您就能明白这件作品的精妙之处。”在雕像底座上刻着红衣主教马菲里奥·巴尔贝里尼创作的两行拉丁文诗:“无论谁想追逐转瞬即逝的欢愉,他手中留下的只会是一簇树叶,或是一把苦涩的浆果。”这无疑是一段关于道德教化的名言,是为了使这件充满色情意味的作品在一位红衣主教的居所里显得更为契合,但是将这组雕塑简单地定义为“一种人物逃跑的式样”也是一种过于粗暴的观点。
摘自《巴洛克艺术》
推荐人:XY
全球艺术史
〔意大利〕多玛佐·蒙特纳利 著
译者:曾钰稼 译
古吴轩出版社 凤凰壹力
★ 《全球艺术史—巴洛克艺术》收录了诸多具有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经典佳作,如拉·图尔的《圣婴》,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画像》,伦勃朗的《呢商同业公会理事》等,并详细地介绍了每幅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独到的艺术手法,内容精彩翔实,情节生动有趣。
★ 本书为圆脊精装,配有多张高清图片,极具鉴赏和收藏价值。全书用较大的篇幅解析了巴洛克艺术的概念,以让艺术爱好者更为深入地了解它的发展历程。
★ 巴洛克艺术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的情感表现,气氛热烈,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 巴洛克艺术家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同时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革新。
作者简介
多玛佐·蒙特纳利,1971年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现任教于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教授现代艺术史课程。他的研究方向主要为19世纪的艺术史,范围涉及语言学、历史文献分析等。
译者简介
曾钰稼,本科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学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欧洲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国别学。曾担任多场国际活动的翻译,有着丰富的笔译经验。
内容简介
“全球艺术史”系列丛书引自意大利,是一套全新、开放且系统的世界艺术百科全书,向读者介绍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艺术创作。
《巴洛克艺术》是“全球艺术史”系列中的一册,书中解析了巴洛克艺术的概念,对一些重要的巴洛克艺术家、艺术资助人及重大事件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列举了多幅典型的精彩画作,以帮助我们更为通透地理解巴洛克艺术。